儒学与中华文化复兴协同创新中心在京揭牌
来源:科学技术研究处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2日 00:00 浏览次数:

    10月19日上午,山东大学主办的儒学与中华文化复兴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机制研讨会暨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杨光、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杨耕以及协同创新中心部分首席科学家出席仪式。仪式由山东大学副校长娄红祥主持。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致辞李卫红在揭牌仪式上致辞。她表示当前高校社科战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高等教育的系列文件精神,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2011计划”把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作为重点,突破高校内部及与外部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创新组织从个体封闭方式向流动开放的方式转变,从而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这对于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是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整合优势资源,共同组建“儒学与中华文化复兴协同创新中心”,体现了国家发展的需求与学术优势的有机结合,必将为繁荣发展学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发挥积极作用。她还就推进中心建设和发展谈了几点意见。一是要以服务中华文化复兴为目标,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宣传。二是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徐显明在致辞中感谢教育部、清华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对儒学与中华文化复兴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支持。他引用近期在香港参加的会议中一位美国籍印度科学家“新一轮的文艺复兴是中华文化的复兴”观点说明了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该中心成立符合“天时、地利、人和”。当前国际、国内的环境与学术氛围是该中心成立的有利时机。在地域方面,山东大学地处孔孟之乡,与儒学有着密切联系。山东大学、清华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的精诚合作正是人和的表现。徐显明表示山东大学一定会认真完成协同创新中心的任务与使命。

    杨光在致辞中表示,一定会按照教育部的部署竭尽全力支持与服务该中心的发展。谢维和在致辞中表示,成立该中心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灵性具有重要意义。他对该中心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且提出“凝练符号,铸造精品”的建议。杨耕对山东大学自觉承担儒学与中华文化复兴的重大责任表示钦佩,同时表示将全力支持该项协同创新工作。研讨会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学典对协同创新的实施方案进行了介绍。他分析了成立儒学与中华文化复兴协同创新中心的重大需求,谈到关于协同创新体的总体思路与目标,介绍了中心的前期培育组建情况,中心的基本形式,主要机构和任务分工。清华大学陈来教授、仲伟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朱小健教授,山东大学刘大钧教授等对中心成立表示祝贺并发表了各自见解。

  今年9月15日,山东大学举行了“儒学与中华文化复兴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论证会暨签约仪式。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三方签署了“儒学与中华文化复兴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成立协同创新中心的总体目标是致力于儒家价值观的凝练及其现代转化,推进中华文化全面复兴。为此,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儒学重镇,文化复兴的战略智库,儒家文化普及与产业化的示范基地,是协同创新中心的重点工作。中心的重点任务是精心打造五个科研平台,一个应用平台,一个支撑平台。五个科研平台分别是儒学与中华文化复兴战略研究平台,儒学典籍整理与义理研究平台,诸子典籍整理与义理研究平台,儒学现代转化与当代价值体系研究平台,儒学现代转化与世界文化新秩序研究平台。一个应用平台是儒学、中华文化普及与产业化平台。一个综合支撑平台是由大成文献馆、《文史哲》、《儒林》、中华儒林网尼山基金等构成的综合支撑平台。中心的基本形式主要采用“3+X”的形式,“3”是指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X”为其他国内外高校和政府机构,具体为山东师范大学、夏威夷大学、国家汉办、国家宗教局、山东省政府、济南市人民政府等。